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
作者:机械圈日期:2015-04-06 10:21:41浏览:378分类:机械设计
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是什么?
一、游隙的选择原则:
1、 采用较紧配合,内外圈温差较大、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 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,宜采用大游 隙组。
2、 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,宜采用小游隙组。
二、与游隙有关的因素:
1、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。
2、 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。
3、 温度的影响。
注: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、相配轴径 大小、外壳孔的壁厚有关。
1、实际有效过盈量(内圈)应为:△dy = 2/3△d–G* △d为
名义过盈量,G*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。
2、实际有效过盈量(外圈)应为:△Dy = 2/3△D–G* △D为
名义过盈量,G*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。
3、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,继而引起轴、轴承座和轴 承零件的膨胀。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,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 料,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。
三、游隙的计算公式:
(1):配合的影响
1、 轴承内圈与钢质实心轴:△j =△dy * d/h
2、 轴承内圈与钢质空心轴:△j =△dy * F(d)
F(d) = d/h * [(d/d1)2 -1]/[(d/d1)2 - (d/h)2]
3、 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:△A =△Dy * H/D
4、 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:△A =△Dy * F(D)
F(D) = H/D * [(F/D)2 - 1]/[(F/D)2 - (H/D)2]
5、 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:△A =△Dy * [F(D)–0.15 ]
6、 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:△A =△Dy * [F(D)–0.25 ]
注:
△j --内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张量(um)。
△dy—轴颈有效过盈量(um)。
d --轴承内径公称尺寸(mm)。
h --内圈滚道挡边直径(mm)。
B --轴承宽度(mm)。
d1 --空心轴内径(mm)。
△A --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(mm)。
△Dy --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(um)。
H --外圈滚道挡边直径(mm)。
D --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公称直径(mm)。
F --轴承座外壳外径(mm)。
(2):温度的影响
△T =Гb * [De * ( T0–Ta )–di * ( Ti–Ta)]
其中Гb为线膨胀系数,轴承钢为11.7 *10-6 mm/mm/ 0C
De为轴承外圈滚道直径,di为轴承内圈滚道直径。
Ta为环境温度。
T0为轴承外圈温度,Ti轴承内圈温度。
四、轴向游隙与径向游隙的关系:
Ua = [4(fe + fi–1) * Dw * Ur–Ur2 ] 1/2
因径向游隙Ur很小、故Ur2很小,忽略不记。
故Ua = 2 * [(fe + fi–1) * Dw * Ur ] 1/2
其中fe为外圈沟曲率系数,fi为内圈沟曲率系数,Dw为钢球直径
- 上一篇:机械设计到底学什么?
- 下一篇:机械设计的原则
猜你还喜欢
- 06-29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及计算
- 06-29 滑动轴承的特点、类型、材料、轴瓦结构及滑动轴承的计算
- 06-29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
- 06-29 轴承的功用和类型
- 06-07 世界及中国轴承品牌排行及介绍
- 05-19 磁悬浮轴承如何工作?
- 05-19 轴承如何安装使用?
- 05-14 轴承座如何设计
- 05-04 轴承的11种润滑方式
- 05-01 轴承加工热处理技术简介
- 04-29 轴承拆卸方法总结
- 04-09 滚动轴承的基础知识总结
取消回复欢迎 你 发表评论:
- 最新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门tag
暂无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。